新污染物摸底有多灾? 企业主动填报意愿不高
来源:新利体育环保 宣布时间:2023-09-13
日前,各地重点行业企业化学物质情况信息视察申报事情即将收官。
到今年11月底,122个重点行业的所属企业均要完成3960种类高关注、高产(用)量、高情况检出率化学物质的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申报,完成40种类优评优控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情况排放信息等申报,完成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2023年版)的情况危害步伐落实情况申报等。
122个重点行业、3960种类、40种类、14种类……新污染物摸底事情可谓是急难险重。记者在地方调研采访时发明,由于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专业性太强等原因,企业在化学物质信息填报时普遍感应困难。但这也是在新污染物治理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今,新污染物摸清家底历程中面临哪些现实情况?今后治理事情应该如何开展?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条约事情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条约事情协调组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情况部南京情况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卜元卿。
凭据任务线有序推进各项事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事情。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新污染物治理进行全面系统安排,并提出明确的任务线:即2022年宣布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建立健全有关地方政策标准等;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视察和首批情况危害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视察;2025年年底前,开端建立新污染物情况视察监测体系。
2022年的事情任务已顺利完成。今年3月1日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施行,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治什么、怎么治”,是全面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抓手。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印发省级事情计划,细化剖析地区目标任务。
卜元卿体现,现阶段新污染物治理事情重点是,摸清家底和评估情况危害。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摸清这些化学物质的来源和漫衍是新污染物治理的第一步,因此,化学物质情况信息统计视察是今年新污染物治理事情的重中之重。目今企业信息申报已经进入尾声,下一步,生态情况主管部分将对企业填报信息开展县—市—省—国家的四级核查事情。
新污染物监测是评估情况危害的基础事情。江苏、天津、河北等10省份作为试点地区,陆续开 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情况监测事情,重点关注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中的新污染物情况污染状况。
从试点地区新污染物监测进展来看,整体事情推动顺利,特别是在监测技术计划设计,情况样品全程质量管控,全氟、六溴环十二烷等重点新污染物指标的剖析要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地方和企业需补足软硬件短板
新污染物来源广,涉及行业多、工业链长,治理难度大、技术庞洪水平高。
从企业填报化学物质情况信息情况来看,已经突显出来一些问题。首先,化学物质情况信息申报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企业主动填报意愿不高。
记者在下层走访印染、纺织涂层等企业时了解到,纺织行业作为化学品使用大户,不少企业仅仅申报了二三种常见化学物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关于化学物质情况信息申报保存一定的认识局限性和记挂。
“部分企业对信息填报者的第一责任人定位不清晰,加之填报信息可能涉及其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填报积极性不高。”卜元卿说道。
加上化学物质情况填报信息专业性很强,企业填报简直保存技术难度。填报系统由1项总表和15项基表组成,以详细情况信息视察表为例,要求填报“一般工业固废中该化学物质的含量”“该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使用历程爆发的危险废物年总产量”等信息。卜元卿说:“这些数据的准确上报,不但需要检测数据的支撑,同时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而大都企业不具备这些能力,数据填报质量有待提高。”
别的,卜元卿体现,新污染物治理事情的落实主体是市县,从跟踪的江苏、安徽、新疆、西藏等地方执行情况来看,许多市县在科技支撑、资源配置、人才步队、能力包管、专项经费等方面都保存缺乏。以新污染物监测为例,一般市县监测站不但保存新污染物监测必须的高区分色谱、质谱等仪器设备缺少的硬件问题,还保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软件问题。这些缺乏短板会制约《行动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执行效果。
完善全生命周期危害管控制度
目前,海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长期性有机污染物、内排泄滋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药品、个人护理产品、农药、工业和家用化学品、外貌活性剂、工业添加剂和溶剂等都可能是新污染物的来源。
“新污染物的发明必将是一个动态变革的历程,这是因为随着对化学物质情况和健康危害认识研究的不绝深入,以及现代化情况监测技术手段的不绝生长,新污染物无论是种类照旧危害关注值都会不绝变革,新污染物治理则体现了国家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能力水平。”卜元卿说。
目今,新污染物治理事情仍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新污染物治理要聚焦重要内容、难点技术和堵点环节,通过打基础、建体系、强能力,建立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逐步推动执规律则、治理体制、资源配置、人才步队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的系统完善和连续提升。
为切实增强新污染物治理,卜元卿建议:一是加速推进新污染物情况危害管控立法,完善化学物质和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危害管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新污染物有关重点行业产品标准、排放标准、情况监测技术标准和情况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增强新污染物基础科研事情,深入开展情况危害机理等研究,研发绿色替代品;三是增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能力,大力支持与新污染物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团队;四是增强新污染物生态情况监测能力,组建国家监测网络,借鉴国际经验形成政府监测机构—科研院所—第三方效劳机构的组织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优化;五是增强新污染物与大气、土壤、水和固废等污染协同治理的模式立异,勉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拓宽资金投入渠道。